不要傳統說的“不行”,坐月子只信科學說的“不行”——東方幸福國際母嬰會所
- 文章來源:東方幸福國際母嬰會所
- 所屬分類:母嬰知識
- 發布時間:2020-11-18 13:31:18
很多坐過月子的媽媽都說坐月子比懷孕還要難受,全家人的生活重點都在媽媽身上,稍微一個小動作,也許就會引起全家極大反應。
不能起床、不能吃香的喝辣的、不能洗頭、更不能洗澡,媽媽們崩潰在月子里的抑郁,甚至因月子而發生的悲劇新聞幾乎每月都有,坐牢都比坐月子的待遇好。
其實從傳統演變的現代科學月子,已經剔除了月子中很多的弊病,傳統中那些被極力禁止的行為都經由科學實踐后,認為是沒必要或者錯誤的。
一、科學實踐以后的“三不要”
1、“不要”一直賴在床上
坐月子對于女人的一生都是非常的關鍵,雖然說要讓產褥期的媽媽休息好,但是如果一直臥床休息,會使身體越來越虛弱,影響身體正常的恢復。
因為長期臥床,在重力的作用下,充盈的膀胱會向后推擠子宮,當腹壓增加(如咳嗽、用力排便)時,子宮會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生脫垂,不但導致子宮恢復得慢,也不利于惡露排出。
2、坐月子“不要”捂汗
由于懷孕期間積累了大量的熱量,坐月子的時候排汗就比較大,所以在坐月子的時候不需要特意捂汗。
媽媽因生產導致的身體虛弱,因排汗和產褥期的惡露產生的濕氣,容易造成潮濕的臥床環境。
而且過量的排汗容易造成脫水、長痔瘡和其他因細菌滋生的婦科病癥,也有新聞說媽媽生完孩子捂汗而休克暈厥的事件發生。
3、坐月子“不要”一直關窗
坐月子因為如果不開窗通風的話,就不能使室內的空氣保持新鮮,封閉的空間無法自動流通空氣,很容易導致生病。所以月子期間多開窗戶,換氣也是很有必要的,對于孩子的健康和媽媽的心情都是有好處的。
還有不讓產婦洗頭洗澡也是錯誤的,因為如果媽媽不做好自身的衛生,會使身體出現滋生細菌的現象,不僅對自己的身體有危害,還嚴重的影響到了寶寶的健康,所以在洗頭洗澡之后做好保暖措施就可以了。

二、科學坐月子,四大“要”
1、“要”舒服的坐月子環境
媽媽要保持心情愉悅,讓自己處于比較愉悅的坐月子環境當中。生活條件的改善,居住環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即使在冬天,室內溫度也比較溫暖,只要室內溫度比較合適,穿平時比較暖和的衣服,不需要在房間內穿太厚的衣服。
每天早晨開窗通風30分鐘,保證充分的空氣對流和充足的光照。只要母嬰不置身于對流風中,不直接對著風吹,通風時適當保暖,不會受“風寒”。
2、“要”科學的飲食結構
產后的前幾天,媽媽身體虛弱,這時候不宜大補,喝一點清淡的湯水,一邊恢復身體功能,同時還要滿足哺乳的需要,因此媽媽要補充均衡的營養素,奶水少的媽媽可以多補充水分和蛋白質。
3、“要”適量的運動
長期的靜臥容易導致媽媽盆腔底部的肌肉組織缺乏鍛煉,往往托不住子宮、膀胱,很容易引起子宮垂落,媽媽在生完孩子后一定要盡早下床走動,尤其是剖腹產的媽媽,對于身體的恢復也很大的好處。
注意每天定時的下床適當的走動或運動,但一定不要讓自己累著、避免提重物,防止子宮脫垂的發生。
4、“要”觀察子宮的恢復情況
在孕期胎兒慢慢的變大,子宮底也會發生改變,但是不管怎么樣變化子宮最高點是在人體縱軸線上,所以孕期可以通過測量子宮底的高度來作為一個判斷依據。一般來說生完孩子的時候子宮底在14-17厘米左右,將手放在肚臍處可以摸得到。
生完孩子后,媽媽的子宮底就會慢慢下降,每天大概會下降1-2厘米,兩周左右就能回到骨盆腔,這時候如果用手已經無法摸到子宮,就說明子宮恢復得不錯。如果還能摸到子宮,那么就是子宮恢復出現了異常,要馬上到醫院做B超檢查下。
還有注意惡露的排除情況,一般2-4周左右惡露就會排干凈,有些體質差的孕婦排完惡露的時間會久一點,需要6-8周左右,超過42天惡露還沒有排干凈,就說明子宮恢復得不好,在做產后恢復的時候要告知醫生,做詳細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