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切是什么:
順產是一種分娩方式,即通過陰道自然分娩,如果產婦在順產過程中出現不順利等情況,就會采用會陰側切的方式。會陰側切術是指在會陰部做一斜形切口。
有關會陰側切調查結果顯示接近92%生產都接受過側切術。第一胎生產中大約90%都會有不同程度撕裂傷,輕度撕裂傷是非常容易愈合——比側切愈合起來要容易。側切不是陰道分娩常規操作,不是每個生產都要側切,只是有必要時才行側切術,是產科醫生權衡利弊、充分考慮母嬰健康而做出的決定。
什么情況下需要做側切:
1、初產頭位分娩時會陰較緊、會陰體長、組織硬韌或發育不良、炎癥、水腫或遇急產時會陰未能充分擴張,估計胎頭娩出時將發生Ⅱ度以上裂傷者。
2、各種原因所致頭盆不稱。
3、經產婦曾作會陰切開縫合,或修補后瘢痕大,影響會陰擴展者。
4、產鉗助產,胎頭吸引器助產或初產臀位經陰道分娩者。
5、早產、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或胎兒宮內窘迫需減輕胎頭受壓并盡早娩出者。
6、產婦患心臟病或高血壓等疾病需縮短第二產程者。
側切的術后恢復:
很多媽媽都認為,側切還可以忍受,但手術后的1--2個星期是最難熬的,可以采取一些物理療法讓傷口盡快地恢復:
1、坐浴。把你的浴盆裝滿溫水。用冰袋做一個特殊的墊子。
2、傷口的照顧。就是你清洗的時候可以用一個消過毒的瓶子裝滿水,用噴射出來的水流沖洗傷口,或者用水拍打會陰周圍,這樣比干擦感覺要好得多。
側切后怎么護理
1.多攝取高纖食物,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多補充水分,以避免便秘。如果婦女產后便秘,在解便時太過用力容易造成傷口再度裂傷。
2.保持外陰清潔以防感染。勤換衛生墊,避免惡露浸泡傷口,增加愈合困難度;每天消毒傷口,每次便后要用消毒棉由前向后擦拭外陰。
3.防止會陰切口拆線后裂開。產后早些下床活動,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魚湯、豬蹄湯等,不吃辛辣食物,保持排便通暢;產婦一旦發生便秘,不要屏氣用力,可用開塞露幫助通便;拆線后的幾天內,避免做用力下蹲動作,解便時先收會陰和臀部后再坐在馬桶上,以防會陰傷口裂開;坐位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避免傷口受壓使切口表皮錯開;避免摔倒或大腿過度外展使傷口再度裂開;不宜在傷口拆線當日出院,因傷口裂開多發生在拆線當天。
4.避免傷口發生血腫。產婦在最初幾日內,注意刀口情況,若術后l—2小時內傷口疼痛,且越來越厲害,很可能形成了血腫,應馬上用復方金花油外擦外陰及陰道內側刀口數次,消腫止痛。
5.裂傷較嚴重且傷口腫痛者,應術后及時用涂上珍珠生肌膏(散),以促進裂傷的愈合,避免傷口感染、杜絕疤痕增生。
6.切忌用力:不要用力解便,以避免縫補的傷口再裂開。
7.勿提重物:產后1個月內,不要提舉重物,也不要做任何耗費體力的家事和運動。
8.避免性行為:產后6周內,應該避免性行為的發生。
9.傷口愈合后,出現疼痛、硬結、膿包或者縫線不吸收的情況,需及時用拔毒清創膏幫助線頭排出并深層消炎。
為何國內側切率居高不下:
1、醫院害怕引起醫療糾紛
國內進行一胎順產側切的原因除了生理原因之外更深層的問題是醫療事故倒舉制度,所以為了在分娩途中出現諸如會陰撕裂等意外而擔責任,醫院都會采取直接側切的做法。
2、減少分娩時間
這有兩層意思,一是減少醫護人員完成一臺分娩手術的時間,二是減少孕婦的分娩時間,盡快分娩出胎兒,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3、增加收入
產婦如果細看過出院醫療費結算單的話,就會發現在分娩手術中,側切手術是單獨列為一項收費的,而且價格也不算低。顯而易見側切率高,無形中也能給醫院帶來不少額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