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的新媽媽,會發生以下的生理變化:
1. 生殖器官的復舊:一般情況下,生殖器官如子宮,子宮內膜,子宮頸,以及外陰與陰道均會出現多方面的生理癥狀,不久即恢復正常狀態及功能。
2. 乳房的變化:分娩后2-3天乳房增大,變堅實,局部溫度增高,開始分泌乳汁,有的新媽媽腋下淋巴結也會腫大,疼痛。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催乳素增加,會使乳腺開始分泌乳汁,觸動乳頭、聽到嬰兒的啼哭聲、間隔一定的時間,及其他與哺乳想聯系的外部因素刺激,都能成為泌乳的條件刺激因素,新媽媽的乳汁分泌量與乳腺發育成正比,也與產后營養、健康和精神狀況有關。
3. 泌尿系統變化:妊娠時,增大的子宮壓力所導致的腎盂、輸尿管積水,一般在產后4-6周才能恢復,因而產褥期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臨產時的胎兒先露部位會對膀胱形成壓迫,如果發生滯產,會導致母體膀胱三角區充血、水腫及黏膜出血,嚴重時會阻塞尿道而形成尿潴留,常見的是產后腹壁松弛,膀胱肌張力減低,對內張力增加敏感,再加上分娩時胎兒先露部分的壓迫,會出現膀胱肌肉收縮功能障礙,或尿道。尿道外口、陰道、會陰創傷疼痛,反射性的是膀胱括約肌痙攣,增加排尿困難,嚴重的甚至不能自排小便而需要導尿,而導尿又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會。妊娠期體內潴留的大量水分,均會在產后數日內排出,因此新媽媽產后會出大量的汗并明顯增加尿量,以排出體內的水分。
4. 呼吸、消化系統的變化:分娩后腹腔壓力的消失,是橫膈恢復正常運動,孕期主要采取胸式呼吸,分娩后又轉變為胸腹式呼吸。產褥期胃、小腸及大腸恢復正常位置、功能恢復。但腸蠕動減緩,常會有腸脹氣。產褥初期新媽媽一般食欲欠佳,由于進食少,水分排泄較多,因此腸內物較干燥,加上腹肌及盆底松弛、會陰傷口疼痛、極容易發生便秘。
5. 血液循環系統的變化:分娩后。巨大的子宮施加給下腔靜脈的壓力消除,靜脈血回流增減,以至產后第一天血容量即會有明顯的增加,血細胞比容相應下降。此后血容量漸漸減少,血細胞比容基本保持穩定。在產褥第一周內中性白細胞數很快下降,妊娠末期下降的血小板數在產褥早期迅速上升,血漿球蛋白及纖維蛋白原量增加,促使紅細胞有較大的凝集傾向。
6. 月經與排卵的恢復:月經一般會在產后的6周復潮,哺乳媽媽的月經及排卵都恢復較遲。新媽媽中2.4%在產后6周內月經復潮,61.1%在12周內復潮;36.5%在24周內復潮。從內膜病理切片觀察,第一次月經復潮時,有42%的人恢復排卵。